压缩机油:螺杆空压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构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12 11:24 浏览量:593
螺杆压缩机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教授Lysholm于1934年发明的。由于设计、制造水平的限制,六十年代以前螺杆压缩机发展比较缓慢;六十年代初喷油技术被引入螺杆压缩机,降低了螺杆转子型线加工精度的要求,同时对机组的噪声、结构、转速等产生了有利影响。目前喷油螺杆压缩机已成为空气动力、制冷空调行业中的主要机型,在中等容积流量的空气动力装置及中等制冷量的制冷装置中,螺杆压缩机在市场上已占领先地位。
一、 基本结构
通常我们所说的螺杆压缩机即指双螺杆压缩机,它的基本结构如上图所示。在压缩机的主机中平行地配置着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形转子,通常把节圆外具有凸齿的转子(从横截面看),称为阳转子或阳螺杆;把节圆内具有凹齿的转子(从横截面看),称为阴转子或阴螺杆。一般阳转子作为主动转子,由阳转子带动阴转子转动。转子上的球轴承使转子实现轴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轴向力。转子两端的圆锥滚子推力轴承使转子实现径向定位,并承受压缩机中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在压缩机主机两端分别开设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孔口,一个供吸气用的叫吸气口;另一个供排气用的叫排气口。
二、 工作原理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可分为吸气过程(包括吸气和封闭过程)、压缩过程和排气过程。随着转子旋转每对相互啮合的齿相继完成相同的工作循环,为简单起见我们只对其中的一对齿进行研究。
1、 吸气过程
(a) 吸气过程 (b) 封闭过程
随着转子的运动,齿的一端逐渐脱离啮合而形成了齿间容积,这个齿间容积的扩大在其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真空,而此时该齿间容积仅仅与吸气口连通,因此气体便在压差作用下流入其中。在随后的转子旋转过程中,阳转子的齿不断地从阴转子的齿槽中脱离出来,此时齿间容积也不断地扩大,并与吸气口保持连通。随着转子的旋转齿间容积达到了最大值,并在此位置齿间容积与吸气口断开,吸气过程结束。
吸气过程结束的同时阴阳转子的齿峰与机壳密封,齿槽内的气体被转子齿和机壳包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即封闭过程。
1、 压缩过程
随着转子的旋转,齿间容积由于转子齿的啮合而不断减少,被密封在齿间容积中的气体所占据的体积也随之减少,导致气体压力升高,从而实现气体的压缩过程。压缩过程可一直持续到齿间容积即将与排气口连通之前。
3、 排气过程
齿间容积与排气口连通后即开始排气过程,随着齿间容积的不断缩小,具有内压缩终了压力的气体逐渐通过排气口被排出,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齿末端的型线完全啮合为止,此时齿间容积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被完全排出,封闭的齿间容积的体积将变为零。
从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螺杆压缩机是通过一对转子在机壳内作回转运动来改变工作容积,使气体体积缩小、密度增加,从而提高气体的压力。
三、 螺杆空压机的构成
一台喷油螺杆空压机组主要由主机和辅机两大部分组成,主机包括螺杆空压机主机和主电机,辅机包括进排气系统、喷油及油气分离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气系统等。
在进排气系统中,自由空气经过进气过滤器滤去尘埃、杂质之后,进入空压机的吸气口,并在压缩过程中与喷入的润滑油混合。经压缩后的油气混合物被排入油气分离桶中,经一、二次油气分离,再经过最小压力阀、后部冷却器和气水分离器被送入使用系统。
在喷油及油气分离系统中,当空压机正常运转时,油气分离桶中的润滑油依靠空压机的排气压力和喷油口处的压差,来维持在回路中流动。润滑油在此压差的作用下,经过温控阀进入油冷却器,再经过油过滤器除去杂质微粒后,大多数的润滑油被喷入空压机的压缩腔,起到润滑、密封、冷却和降噪的作用;其余润滑油分别喷入轴承室和增速齿轮箱。喷入压缩腔中的那一部分油随着压缩空气一起被排入油气分离桶中,经过离心分离绝大多数的润滑油被分离出来,还有少量的润滑油经过滤芯进行二次分离,被二次分离出来的润滑油经过回油管返回到空压机的吸气口等低压端。
①润滑油的作用:
冷却作用 作为冷却剂,它可有效控制压缩放热引起的温升;
润滑作用 作为润滑剂,它可在转子间形成润滑油膜;
密封作用 作为密封剂,它可填补转子与壳体以及转子与转子之间
的泄漏间隙。
降噪作用 喷入的油是粘性流体,对声能和声波有吸收和阻尼作用,一般喷油后噪声可降低10~20dB(A)。
②最小压力阀的作用
保证最低的润滑油循环压力;
作为止回阀,以避免在空压机停机或无负荷情况下,供气管线内的压缩空气回流到机组内;
保证油气分离器滤芯前后有一定的压差,以免刚开机时滤芯前后压差过大造成挤破的现象。
③温控阀的作用
维持润滑油温高于压力露点温度以上,以免空气中的水份析出。
④油气分离桶的作用
作为初级油气分离的装置,它可将直径大于1μm的油滴采用机械碰撞法被有效地分离出来;
作为空压机润滑油的储油器;
作为油气分离器滤芯的支撑体,该滤芯可将直径1μm以下的油滴先聚结为直径更大的油滴,然后再分离出来。